2025年6月18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在江湾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学院院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颉院士,学院党委书记郭翌等领导,教师代表、院友代表、全体毕业生及家属亲友等200余人参与本次毕业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云永旺主持。
暖场环节,大屏幕播放了2025届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的毕业纪念短片《智汇医工,融新致远》,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记录同学们科研生活的精彩瞬间,勾起了在场师生无数回忆。
暖场完毕,随着壮丽激昂的国歌,2025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学院副院长蒋益明老师宣读学院首届毕业生名单,共有19名本科生、73名硕士生和23名博士生经过书山勤径、学海泛舟的刻苦求学获得了学位、顺利毕业。
学院党委书记郭翌老师宣读本科生、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名单。
学院副院长刘骁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相辉校友章。
蒋欣瑞同学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他回顾了与学院共同成长的四年,感慨在AI技术变革浪潮中获得的独特培养,让同学们在医工交叉领域找到各自方向。作为复旦120周年校庆的亲历者,他表示将带着复旦人创新求实的精神奔赴山海,在将来的岗位上展现生医工人的担当。
叶梦雯同学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发言。她深情回顾了三年求学时光,分享了担任研究生会主席期间与团队筹备学术论坛的难忘经历,以及在导师指导下攻坚克难的科研历程。她表示将秉承学校“博学笃志”的校训精神,把在学院培养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动力,在新的领域展现复旦生医工人的使命担当。
典礼上,杨翠微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杨老师表示,今年是复旦建校的120周年,也是她从教的30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起步于三个“第一台”的开创性工作,回首个人的工作历程,领悟了“慢就是快,快就是慢,从量变到质变”的人生哲理。作为导师代表,她嘱托学院首届毕业生要在未来的职场或求学生涯中,勇于挑战未知,沉心静气、追求卓越,在医工交叉领域勇攀高峰。
硕世生物董事长、校友王国强作为合作企业代表发言。王学长以互联网电商革命和移动通信技术演进为例,生动阐释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重塑,特别强调了高质量创新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价值。王学长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鼓励大家将复旦所学转化为创新动能,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临别之际,学院为全体毕业生准备了一份独特的礼物。学院副院长张荣君介绍学院为毕业生准备的毕业礼物——学院定制的帆布袋与雨伞,寓意为“毕业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一‘帆’风顺,学院为大家‘遮风挡雨’”。
学位授予环节,陈颉、郭翌、张荣君、蒋益明、刘骁、马剑鹏、刘欣、姚伟等教师代表为2025届毕业生拨穗。











学院院长陈颉院士代表学院向毕业生寄语。陈院长从“德智体”三方面勉励同学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把握时代方向,培养干细胞式创新能力,在学科交叉的认知缝隙中寻求突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毕业后要保持读书的习惯,与时俱进;另外要坚持锻炼,保持强健体魄,为事业发展奠定基础。陈院长强调,作为复旦新工科培养的首批生医工人才,同学们肩负着服务国家三大先导产业的重要使命,希望毕业生们传承复旦精神,在百年变局中勇担重任,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创新成果回报母校培养。陈院长表示,学院永远是大家的坚强后盾,期待见证同学们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书写精彩人生。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源源教授为学院毕业生视频寄语,勉励大家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突破传统技术的局限,在未知疆域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最后,全体师生起立,齐唱校歌。毕业典礼在“日月光华同灿烂”的悠扬歌声中圆满结束。
毕业典礼现场,不少家长带着爱意赶来,与毕业生并肩合影,笑容在镜头里绽放,每一张照片都藏着家的温暖与未来的期许。











毕业典礼现场,不少家长带着爱意赶来,与毕业生并肩合影,笑容在镜头里绽放,每一张照片都藏着家的温暖与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