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复旦弦歌不辍,强国追梦笃行致远,5月27日上午,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在正大体育馆举行。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解冬,中央和国家部委有关领导,上海市相关委办局和各区领导,海内外兄弟高校领导,长期以来与复旦合作共建的地区和单位领导,复旦创校先贤的后人,校董和校友代表,复旦大学和上海医学院老领导,国家级荣誉获得者及其家属,在校师生代表等出席大会。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主持大会。“以学为魂”是复旦校庆的光荣传统。纪念建校120周年活动期间,学校邀请了120位两院院士和文科资深教授、120位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和120位校友组织代表来到复旦,繁荣学术、致敬学人、凝聚学友。
校庆大会在庄重热烈的氛围中举行。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师生代表全程参与了大会,共同回顾了学校120年办学历程中取得的成就,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的重要贺信精神,认真学习了出席大会的有关领导和校友对学校下一个十年乃至下一个甲子建设发展的要求和期许,坚定了传承复旦精神、投身学校新工科建设的坚定信念。
下午15时,“百廿启新,创领未来”复旦大学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推介会在邯郸校区相辉堂北堂隆重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及学校全体党政班子成员,上海市相关委办局和各区有关领导,新工科领域杰出专家代表、头部企业代表,全国120余所高中校长代表,重要捐赠方代表,六大创新学院师生和校友代表出席推介会。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周虎主持六创推介会。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等领导出席并致辞,表达了对新工科建设的高度期望与支持。推介会上,六大创新学院“掌门人”登台演讲,推介复旦新工科“新”在哪里。
复旦新工科如何跨维共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院长陈颉分享,“六创是高度融合系统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彼此之间无论在人才培养或科研,是共同推动、互生共赢”。他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与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融合的创新成果,例如,便携智能超声系统提高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水平,通过智能MRI检测影像提高脑动脉瘤诊断精度,使用虚拟内窥镜实现精准手术,生物胶水黏结人工设备(支架,心脏起搏器),以及下肢假肢力(触)觉仿生系统和脑机接口芯片等等。
陈颉表示,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复旦新工科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聚焦精准医疗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健康需求,构建“从0到10”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致力于打造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复旦标准”,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不可替代的复旦力量。他的演讲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与创新理念。
与此同时,新工科特色集市于下午14时在相辉堂草坪拉开帷幕。学院的互动展区,通过智能医疗电子设备与仪器、可穿戴医疗仪器、可交互人工智能系统、虚拟手术导航、智能光学成像仪器等科研成果的展示,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及媒体驻足。从智能医疗设备到生物材料研发,从精准医学技术到健康大数据应用,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学院的科研实力,更体现了其服务社会、推动产业发展的使命感。
学院师生们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项目细节,市区委办局、学校领导,以及来访的重点高中校长、学生和家长们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科研成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色集市的成功举办,为学院与社会各界搭建了沟通交流、成果转化的桥梁,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百廿复旦正青春,创新征程再出发。学院将以校庆为新起点,继续秉承“交叉融合、创新引领”的理念,深入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培育出更多“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产出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学校新工科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球科技进步贡献复旦“生医工”人的力量。